王廣謙,全國政協委員,中央財經大學校長。在政協會議上提出《關于將學前三年教
育納入義務教育的提案》。提案指出,與九年義務教育相比,學前教育仍是教育體系
中的薄弱環節。學前教育的投資少,資源總量不足,入園難,入園貴問題突出。
在民生領域一直存在著三大難,住房難,上學難,看病難。其中入園難已經是上學難中難。難入園的表現主要有:1.入園兒童扎堆,人們受傳統思想的影響,再生育的時候都喜歡挑選一個好年份,比如在猴年生,認為這樣的孩子聰明、伶俐。于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大量兒童要進幼兒園,出現人滿為患的現象。2.隨著經濟的發展,人們生活逐漸富裕,家長對于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,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。所以在挑選幼兒園的時候就會選擇那些口碑好,教學質量硬,同時老師也比較好的幼兒園。這就形成了兩極分化,好的幼兒園人爆滿。普通的幼兒園寥寥無幾。
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制約因素
1.經費投入大。目前我國經濟總量排名全球第二,但是還是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,人均收入與發達國家差距巨大。而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需要很龐大的經費,這對國家來說是一筆很大的負擔。
2.師資力量難以配置、在短期內招聘數百萬公辦幼兒教師,并且對他們進行培訓,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是很難實現的。如果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務,我國目前的幼師數量很難滿足整個社會所需,而且幼師的水平也比較難以保障。
但是學前教育拿出義務教育并不是沒有可能的,2018年出臺的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》中明確提出,到2035年全面普及學前三年教育,建成覆蓋城鄉、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,為幼兒提供更加充裕、更加普惠、更加優質的學前教育。
對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看法
學前教育是孩子一生學習的開端,影響人一生的學習能力,大腦科學證明,早期經驗會影響人的大腦結構,現階段任然學前教育仍然是國民教育的薄弱環節。但是學前教育一定要納入義務教育嗎?龐麗娟老師說過。普及,免費,義務,是三個不同的概念,普及是讓每個孩子都有上學的機會,普及的過程中,可以是家長負擔,也可以是政府負擔,政府負擔就是免費,而義務有一個強制性的要素,在個特定的階段是否義務,和國家的財力有關,也和教育規律有關,九年義務教育是指小學,初中,相對來說,更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,需要制度化的學習,但學前階段不那么強調系統和完整,而家庭并不一定不適合學前的孩子成長學習。如果學前階段需要義務的話就要強制,孩子都上幼兒園。
從兒童成長規律的角度來說,正規的教育機構和家庭都是非常適宜的場所,所以一方面。家長要注意對兒童進行積極適應的教育,同時我們要發展公共的學前教育機構,讓孩子們都可以受到教育。我相信,隨著我們國家的不斷發展,各項制度不斷完善,在兒童學前教育這方面,會有一個很好的解決措施。